师者匠心 | 鲜征征:代码世界传薪火,三尺讲台育栋梁

作者: 时间:2025-06-15 点击数:

供稿 | 谢翠盈 方雅研 黎春怡

编者按

师者,匠心独运,岁月与经验的积淀,成就了无尽的智慧。计算机学院的师资团队,怀揣教育初心,在三尺讲台上用心耕耘,绘就一幅幅知识与人生交织的画卷。他们不仅传授学问,更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生的品格与灵魂。每一个知识点,犹如雕琢的宝石,闪耀着智慧的光芒;每一次课堂互动,点燃学生的思考与创造;每一段言传身教,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;每一份关怀与鼓励,滋养着学子的梦想,指引他们走向未来。请跟随我们的笔触一起走进“师者匠心”系列推文,一起感受那些默默耕耘的力量。

 

鲜征征,博士,广东金融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副教授,2005年获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硕士学位,2017年获得中山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。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、数据挖掘、隐私保护和软件开发。主持、参与省部级科研、教改项目10余项;SCI、EI和国内核心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;主编、参编和改编教材6部;指导学生课外实践国家级、省级项目10余项,算法竞赛60余人。

教育初心:从技术实践者到育人引路人的转变

鲜老师在计算机领域学术造诣深厚,先于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获硕士学位,后又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取得博士学位。谈及从教之路,她回忆道:“电子科技大学本硕毕业前,本想去大厂企业,但读研期间,深受几位在职大学教师脱产读研的好友的影响,加之家人和导师的支持,决定投身教育事业。”入职后,她渐渐爱上教师这一神圣职业,为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,便攻读了中山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的博士学位,为后续的教学和科研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。

她回忆道:“攻读博士学位,是我所有求学经历最艰难的。难的是如何合理分配工作、学习和家庭的时间及精力。”有一次博士讨论班汇报工作,因对论文研究不够深入,又带着孩子前往,师母语重心长地建议她将年幼的孩子送回老家,专心学业,还说导师门下从未有过毕不了业的博士。这让自尊心极强的她倍感压力,“一是觉得导师和师母质疑我的学习能力,二是从未想过让孩子离开我身边,哪怕一天!”但她很快调整状态,理清思绪,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,不仅没耽误工作和学习,还比导师预期提前一年毕业。

正是这段经历,让鲜老师深刻理解了"育人"二字的重量。她感恩导师的指导、师母的关怀、学院领导和同事的支持,以及家人的鼓励。如今回望,她庆幸自己没有放弃任何一个角色,在教育之路上坚守初心,用坚韧与热爱书写育人使命,诠释着从技术追求到教育奉献的初心传承与升华。

教学理念与方法:高效课堂与能力培养

鲜老师入职广金以来,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,总结出了一套独特且实用的教学理念与方法。教学方法上,她有这些深刻体会:

第一, 要“以生为本”设计和实施教学,融入学科前沿知识,注重课程衔接,让学生清晰目标,感受持续学习的连贯性。

第二,授课时注重引发学生共鸣。关注学生课堂状态,用通俗易懂、有趣生动的案例讲解抽象知识,灵活切换讲练模式,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
第三,实施分层教学,强化实践落地。知识点与实验、实践题目设基础、中档、中上等层次,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适配的知识收获与实践成果。鼓励多动手操作、尝试一题多解,重视作业批改反馈,分享优秀思路方法,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。

第四,尊重理解学生,答疑耐心倾听,做到“沟通零障碍”,不因问题简单或复杂而带有偏见与情绪。

第五,课后交流不止于知识,还延伸至学习方法、专业发展与价值观,拉近师生距离,提升教学实效,践行“亦师亦友,和谐共进”。

对于学生应掌握的核心技能,鲜老师这样强调:

第一,时间规划与管理。课程紧凑,需高效平衡学习与生活,培养专注力和自律性。

第二,编程实践能力。工科核心竞争力源于实操,代码要亲手编写,多参与竞赛项目,用成果证明实力。

第三,问题解决思维。遇难题不坐等答案,主动查资料、调试代码、请教同行,以“工匠精神”钻研到底。

第四,信息获取技能。关注行业动态(技术趋势、招聘需求),从老师、学长、权威平台获取前沿资讯。

第五,目标驱动技能。制定清晰、适合自己的阶梯式目标(短期、中期、长期),脚踏实地,拒绝“纸上谈兵”。

第六,合理应用AI工具。理性看待AI,借助其辅助学习,但不依赖,夯实基础,让自己拥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。

第七,可持续学习技能。课堂仅是起点,课后主动学习才是提升关键,谨记:师傅领进门,修行靠个人。

鲜老师以这些教学理念与方法为核心,致力于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,助力学生在计算机领域扎根生长,稳步攀登专业高峰。

创新赋能:以赛促学机制下的科研方法论

在指导学生科研方面,鲜老师经验丰富。她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和项目,认为这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的重要途径。不仅如此,鲜老师还采用“以赛促教,以赛促学”的教学模式,她强调“尤其是工科学生,理论知识务必要转化为实践成果,学以致用,边实践边学习”。鲜老师在教学中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,鼓励和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规划。在指导过程中,她耐心细致,凭借敏锐的行业洞察力,紧跟科技发展前沿,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引导。为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,她将前沿技术和人才需求融入教学,用真实案例激励学生,引导学生制定阶梯式目标,鼓励学生从“用户”到“创造者”的思维转变。

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应重点培养的能力,鲜老师这样强调:

第一, 学生首先要打牢编程基础,至少精通两门主流语言,并深入理解其底层原理。

第二, 在专业技能方面,要通过实际项目掌握Web开发、移动应用等领域的实战经验,同时注重算法能力的提升。

第三, 工程实践上,要熟悉软件开发全流程规范,培养撰写技术文档的能力,并学会团队协作开发。

此外,她特别建议学生加入“爪哇部落”社团,在浓厚的技术氛围中共同成长。鲜老师指出,面对快速变化的技术行业,扎实的计算机基础、系统的工程思维和持续学习能力,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。

鲜老师希望我们都谨记:行业变化迅速,但扎实的计算机基础+工程思维+快速学习能力能让你始终保有竞争力。

面向未来:软件工程教育的变与不变

当前软件工程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,AI大模型、云计算原生技术、量子计算等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。这种快速迭代的产业生态对高校软件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。鲜老师指出,教育的"变"在于必须突破传统知识传授模式,构建以"复杂工程问题解决"为核心的新型教学体系。她创新性地采用"项目驱动 — 问题导向 — 自主探究"教学法,将GitHub开源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,要求学生在开发过程中同步完成设计文档、测试报告等工程交付物,以此培养全栈工程能力。

同时,鲜老师强调“不变的是教育的本质——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。”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,构建“项目驱动-问题导向-自主探究”的新型学习生态,让学生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。此外,学校和教师应积极探索AI赋能教学,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,遵从先进的OBE(Outcome-Based Education)教育理念,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,加强校企合作,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。

师者寄语

希望各位学子在广金的四年时光里,不负韶华、学有所成,成长为有趣、有才、有追求的人,在技术的海洋里遨游,也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,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!

(1)不要满足于调用现成的API,要深入理解底层原理,才能成为真正的技术掌控者!

(2)少说空话,多写代码;少想困难,多试方案;知行合一,方能致远。

(3)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,让“可持续成长”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!

(4)做既能脚踏实地,又能仰望星空的专业人才

版权所有 © 广东金融学院计算机学院 | 主管单位:计算机学院党委
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迎福路527号 | 邮编:510520 | 办公电话:020-37216170、020-372152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