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者匠心 | 廖晓:商海逐梦,智绘新程
编者按
师者,匠心独运,岁月与经验的积淀,成就了无尽的智慧。互联网学院的师资团队,怀揣教育初心,在三尺讲台上用心耕耘,绘就一幅幅知识与人生交织的画卷。他们不仅传授学问,更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生的品格与灵魂。每一个知识点,犹如雕琢的宝石,闪耀着智慧的光芒;每一次课堂互动,点燃学生的思考与创造;每一段言传身教,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;每一份关怀与鼓励,滋养着学子的梦想,指引他们走向未来。请跟随我们的笔触一起走进“师者匠心”系列推文,一起感受那些默默耕耘的力量。

廖晓,博士,现任广东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。2015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,获博士学位,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两年。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与知识管理、电子商务及用户创新。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,参与国家级、省级项目多项;发表SCI、SSCI、CSSCI期刊论文20多篇。主讲《电子商务概论》、《电子商务运营管理》课程,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电商思维与行业洞察力。
构建电商认知框架,紧跟行业发展
电子商务作为融合管理、营销与技术的交叉学科,在互联网时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面对行业的快速发展,廖晓老师在教学中不仅帮助学生构建电子商务的整体认知框架,还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电商与互联网的紧密联系,培养互联网思维,拓宽行业视野。
廖晓老师的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,将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与核心应用相结合。基础部分涵盖电商概念、商业模式、技术应用等,核心部分则深入探讨电商运营、网络营销、支付体系等关键领域。同时,她关注行业前沿动态,分析社交电商、跨境电商、AI与大数据的应用趋势,使课堂内容始终紧跟行业发展。
案例驱动教学,强化实践认知
为了增强学生对电商行业的理解,廖晓老师在课堂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。她选取阿里巴巴、拼多多、抖音、小红书等典型商业案例,剖析不同平台的商业模式与运营策略,帮助学生透彻理解企业的竞争逻辑与市场打法。这种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行业认知,也让理论知识更加生动、直观。
探索创新教学,打造跨界融合课堂
电子商务行业瞬息万变,未来将更加注重精准化、场景化和智能化。面对这一趋势,廖晓老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。她提出,可组建由高校教授、企业高管、技术专家共同组成的跨界教学团队,联合行业协会建立动态更新的本土案例库,确保课程内容始终紧贴行业需求。
此外,她鼓励在课堂中引入互联网平台或企业的真实数据,开展大数据分析训练,并融入AI技术实践模块。通过让学生在真实商业场景中锻炼数据分析能力、体验电商运营过程,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行业适应力,确保知识与技能的动态升级。
培养复合型人才,探索行业未来
面对未来电商行业的发展,廖晓老师强调,企业更需要具备“技术+商业”双重素养的复合型人才。她鼓励学生打破学科边界,培养跨界思维,保持持续学习的习惯。同时,她提醒学生关注数据隐私保护、平台社会责任等伦理问题,在行业发展中保持社会责任感。
她认为,未来的竞争力不再是单纯“懂技术”或“懂商业”的单向优势,而在于如何在二者交叉点创造新价值。例如,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农产品溯源问题,本质上是用技术赋能商业,以创新讲述可信的商业故事。这种融合能力,将成为未来电商人才的核心竞争力。
师者寄语
学习无界限,探索无止境。学习这件事,无论何时开始,只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,勇于探索未知,敢于跨界突破,别给自己设限,要相信通过持续努力,定能有所收获,甚至找到人生新方向。